崴脚,
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
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比如: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楼时;对抗性体育活动尤其是急起急停的竞技运动项目中,受伤瞬间的外力使踝关节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失衡,韧带、肌肉、关节囊被拉扯撕裂甚至骨折,而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等。跳起落地、下楼踩空、穿高跟鞋时扭伤最为多见。
为什么老是崴脚?
踝关节是人体距离地面最近、负重最多的大关节。踝关节扭伤容易损伤踝关节外侧韧带,通常症状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进而出现关节肿胀、皮下淤血。
大多数人经过伤后冰敷、抬高、制动、加压包扎等治疗,2~6周后可以好转,疼痛、肿胀大多会自行消退。
但是,有些人崴脚后不重视,认为不痛了就是康复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急性踝关节扭伤若处理不当,损伤没有充分愈合,约有40%以上的病例会进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让患者陷入“扭伤→不稳→运动→再扭伤”的恶性循环。
踝关节扭伤后的动画
韧带损伤不易察觉,后果却比想象严重
关节除了骨之外,主要结构还有韧带,类似橡皮筋一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能保持活动过程中骨的稳定。而踝关节的稳定主要通过周围的韧带来维持,韧带可以说是踝关节扭伤的“第一受害者”。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由于踝关节及其周围韧带发生损伤,致使踝关节稳定性下降,并以反复扭伤脚踝为临床表现,就是俗称的“习惯性崴脚”。
许多人觉得只要没有骨折就没啥大问题,对崴脚不以为然。然而,如果早期处理不当,损伤得不到修复,韧带就可能会松弛甚至完全断裂。
踝关节韧带损伤后最大的危害,是引起组成关节的各个骨之间互相撞击、碰撞,最终会引起关节内的软骨损伤,而这些软骨损伤是不可逆的,人体不能自行修复,最终可能发展为骨关节炎。
患者的右踝
在转身和行走时
能反映出畸形的外观
出现这6种情况,要及时治疗
如果正经历反复崴脚,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专业的运动医学科
或足踝医学专科接受治疗。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
要引起警惕:
踝关节扭伤3个月以上仍然存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或者走平路也会经常出现崴脚。
长距离行走后出现踝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
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闪”一下或者“打软腿”的情形。
下楼梯时需要小心翼翼,很怕崴脚,或者感觉很难控制踝关节。
在运动中转向出现困难。
相关链接
如果不慎发生踝关节扭伤(崴脚)
建议当天尽早就诊接受规范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