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知道为什么,一走路就脚跟痛,已经好几个月了?”
很多来到足踝医学专科门诊的患者,
都会有同样的问题。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较多见的是
足底的筋膜组织过度使用引起炎症反应,
就是所谓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沿着足底走形的一条组织带。它附着在足跟骨上,并连接到每只足趾,用于维持足弓形态并支撑足弓。当该组织过度使用、拉伸不当或发生撕裂时,就可能会出现炎性反应,也就是筋膜炎。
怎样的足跟痛,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一般来说,当足底筋膜因体重压力过大或足部过多不当活动而受伤时,就会发生足底筋膜炎,但通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或触发事件。
患上“足底筋膜炎”主要有以下症状:发生在足跟或足底区域的疼痛感。尤其是清晨或休息一段时间后起身,足跟刚接触地面开始行走时,即刻出现疼痛感。最初几步通常较剧烈,轻度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减轻或变得更钝。
体重指数(BMI)较大、女性、40岁以上的群体也是足底筋膜炎好发的群体。
“足底筋膜炎”可以怎么治疗?
首先是明确诊断。足底筋膜炎应由足病医师根据病史和规范体检来诊断。检查者可能会按压脚底以确认疼痛来自足底筋膜。通常,借助查体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肌骨超声、磁共振有利于排除引起足跟痛的其他原因的其他原因。
“足底筋膜炎”通常可以采取简单的措施来减轻症状、缓解足跟痛。
如果可以确定明确的触发因素(例如突然增加的高强度运动),那么减少体力活动量可能会有所帮助。每日应进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拉伸。
穿戴有良好足弓支撑功能的鞋子也可以改善症状。用弹性胶带贴附脚底模拟足底筋膜,或使用规范足部矫形功能的足垫是提供额外足部支撑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布洛芬等非处方抗炎药物也可以短期缓解。
虽然大多数人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改善或消退,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经过几个月的保守治疗后疼痛没有改善,则可以在医师的建议下实施手术治疗。
①有报道推荐足底冰敷以期缓解疼痛。
足底组织结构复杂,人体多个部位在足底有相对应的反射区,冰敷的骤冷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良效果,不建议尝试。
②一些民间疗法:如用盐包热敷,其疗效目前未被证实。
③关于“跟骨骨刺”:有患友到医院拍片发现“骨刺”,其实,引起足跟痛的是组织的炎症反应,骨刺是长期慢性炎症带来的骨增生结果,而不是疼痛原因,请拍片发现跟骨骨刺的患友们不必担心。
除了“足底筋膜炎”外,
足跟痛还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足跟疼痛并非都是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存在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足底或足跟疼痛:
● 神经-肌肉性疾病、高弓内翻足等引起足弓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足跟痛。
● 糖尿病和血管疾病都会导致足跟疼痛。
● 外伤、关节炎、痛风、应力性骨折(由于骨骼反复受到压力而引起)或其他慢性疾病也会导致足跟疼痛。
● 极少数情况下,肿瘤(良性或恶性)或感染会导致脚跟疼痛。
以上演示的是一位高足弓患者,主诉足跟痛。激活足底组织可见紧绷的足底筋膜(箭头所示)
视频版
如果您出现持续性足跟疼痛,
请到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
推荐阅读
邵晏清
副主任医师
足踝医学专业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足踝创伤学组成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足踝健康专委会委员。澳大利亚the Alfred创伤中心访问学者,于德国Schön Klinik München Harlaching完成足踝医学专项进修,广东省骨科医院完成创伤专项进修。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完成足踝医学规范化培训项目。
擅长方向
◆ 足部畸形:前足(拇外翻,拇内翻,锤状趾,交叉趾,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中后足(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
◆ 足部区域疼痛综合征:包括跖痛症,跟痛症,跖腱膜炎,足部痛风 等。
◆ 足踝部退行性疾患:包括拇僵硬,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踝关节炎及距下关节炎,中足骨性关节炎,Müller-Weiss病等。
◆ 足踝创伤及运动性损伤:包括足踝部骨折,踝关节扭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韧带损伤,距骨软骨损伤,草地趾,Lisfranc损伤。
◆ 下肢步态评估及生物力学分析;足病畸形与足痛症状的非侵入性矫形疗法;矫形外科术后康复。
◆ 足踝疾患的生物物理治疗:包括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及冲击波治疗足踝退行性疼痛病变及骨不愈合。
陈超
主管护师